查看原文
其他

开国大典时毛主席穿的毛线衣裤竟然破了4个窟窿

陈丽红 前线理论圈 2021-09-22


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,还是和平建设时期,毛泽东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,生活十分简单朴素。进驻香山前夕,他向全党发出“两个务必”号召,自己更是率先垂范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▲在开国大典上,毛泽东的外套是周恩来特意让人新缝制的黄呢中山装,而内衣却是一套破了4个窟窿的毛线衣裤


马上要进北平了,毛泽东有一天散步回来,走到警卫班门口,询问大家进城工作准备情况。说到进城后的想法和打算,有的同志说:“进城以后,不能看太阳上下班了,要看表按时间办事了,要买一块手表。”有的说:“进城以后,大概不吃小米饭了吧。我吃小米饭实在吃伤了,看到小米饭就饱了。”


毛泽东教育大家说:这不是思想问题出来了吗!有了钱买块手表是可以的。吃小米吃了那么多年,不要忘掉我们是用小米加步枪,打败日本侵略者和美蒋反动派的。就是革命胜利了,进了大城市,可能粮食上有些调剂,但中国现在还很落后,短期内也很难完全做到想吃什么就吃什么。他语重心长地说:我们进城后还要建设新中国,很多人要在政府里当官。不管当多么大的官,做什么样的工作,都是为人民服务,都是革命工作,都需要努力奋斗。可不要以为进城了,当官了,就不求上进,不愿再过艰苦的生活。那样,就和李自成差不多了。我们一定要努力奋斗,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繁荣富强。


住进香山后,毛泽东不仅自己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,还给卫士们定下一条不成文的规定:凡是他用的东西不得随意换新的,要换必须经他批准。


毛泽东的衣服大部分都是从延安穿到西柏坡,又从西柏坡穿到北平的,补了又补。卫士长李银桥回忆,有一天,毛泽东准备会见张澜,事前吩咐他:“张澜先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了不少贡献,在民主人士中享有很高威望,我们要尊敬老先生,你帮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换换。”李银桥在毛泽东仅有的几件衣服里选了半天,也没找到一件像样的衣服,心里很不是滋味,诉苦道:“主席,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,一件好衣服都没有。”毛泽东说:“历来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,安贫者能成事,嚼得菜根百事可做,我们会考出好成绩!有补丁不要紧,整齐干净就行。张老先生是贤达之士,不会怪我们的。”就这样,毛泽东穿着有补丁的衣服,会见了张澜和许多民主人士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卫士马武义还记得,出于会见民主人士或参加庆典活动的考虑,在香山期间,工作人员几次请示毛泽东批准,才给他置备了一双新皮鞋。开国大典当天,马武义根据毛泽东嘱咐,下午1点把他叫醒。再过两个小时,就是宣布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伟大时刻了。毛泽东简单梳洗、吃饭后,马武义准备帮他换衣服。外衣是周恩来为大典特意让人给毛泽东新缝制的一套黄呢中山装。里面一套毛线衣裤,上衣两只袖子胳膊肘破了两个窟窿,是用袜头补上的。裤子膝盖处也破了两个大窟窿,因没有合适的袜头就没补。毛泽东拿起线裤两脚一蹬,脚却从窟窿里伸了出来,马武义帮他脱下来重新穿好,心里泛起一阵酸楚,不禁感叹:除了身边几个人外,谁能知道,就是在这普天同庆的伟大日子里,毛主席里面竟然穿的是一套破了4个窟窿的毛线衣裤。


11月的北京,天气已经比较寒冷了。一天,毛泽东让卫士给他找出毛裤来穿。李家骥将毛裤找出来一看,补丁摞补丁,实在不能再穿。但他不能自作主张换新的,就拿旧毛裤给毛泽东看,问是否到管理科去领一条新毛裤。毛泽东摇头说:“毛裤是穿在里面,外边还要套裤子,这又不要什么好看,还是麻烦你想办法给我修补修补,又可以穿上一冬天。”李家骥有些想不通地说:您是主席,再节省也不在一条毛裤呀。毛泽东耐心对他说:“不管是谁,该节省的就得节省,一分钱也不能浪费。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,都是人民的勤务员,当主席也不能比别人特殊。现在全国刚解放不久,国家财政经济还很困难,灾区还有上千万的灾民在挨饿受冻,等着救济,灾区的老百姓,连我这样的旧毛裤也没有。你说,灾区老百姓有这样的毛裤能不能穿?他们要有我这条毛裤,今年冬天过冬就不发愁了,还是给我修补修补,不要再领新的了。”


补了又补的旧衣服,破了洞用棉花堵上继续用的旧脸盆……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。有一些工作人员认为,进城后条件比以前在农村好了,毛主席对自己未免太苛刻了。毛泽东就借这样的机会,教育和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政治觉悟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▲一生简朴的毛泽东


看似“苛刻”的背后,是毛泽东数十年如一日艰苦朴素的作风和俭朴节约的生活习惯。新中国成立之初,毛泽东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:现在国家还穷,不能开浪费的头。没有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,这一条好做到,经济状况变化了,有条件讲究仍然约束自己不讲究,这一条难做到。共产党人就是要做难做到的事。



本文原标题:“嚼得菜根百事可做”
来源:《老一辈革命家在香山》,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人民出版社,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、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,转自“北京支部生活”微信公众号
作者:陈丽红

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


欢迎转发到朋友圈

点个“在看”吧!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